最近因為工作需求也就迎來人生中第三台筆電
是一台TOSHIBA R930 筆電,其實還活著,目前R930 的系統使用WIN 7、擴充記憶體到 8g、硬碟也改成了SSD,甚至鍵盤也自己換了一次。
不過實際上,R930 也沒操到什麼,只是偶而充電打開,心血來潮就會開機來玩玩。 其實也夠一般使用~
但是! 換了公司之後,新公司配給我使用的電腦是一台近十年之久且厚重的VAIO,厚重不便不說,在LINE看訊息中的影片都會一片黑(顯示驅動難搞)
更由於現在軟體程式的需求遠高於以前的硬體,所以導整台VAIO幾乎都在全速跑,更別提多開OFFICE跟瀏覽器之下的風扇哀號聲
原本是想直接檢並排除散熱障礙(散熱風口風速感覺不太好,但是風扇聲音很大)的狀況,打開機殼後才發現,灰塵成塊也阻塞了出風路徑,老機+公務機也差不多很容易有這樣的情況
總之,清理了灰塵,補上新的散熱膏,的確也讓散熱效率變好了,但仍舊抵擋不住新時代程式軟體的摧殘。
尤其要用在工作上就險得力不從心了。
為了讓工作流程能夠更順暢,順便搭配雙11的優惠,而開始找尋新的筆電。
(其實也沒優惠到哪邊去,現在已經有淪為「廠商清庫存+網路平台+銀行」用文字與規則創造特別下殺或優惠的假象)
但,在工作需求極大的狀況之下,也就盡量去找出有優惠且符合需求的筆電
當時的需求與定位:
一、預算希望能在三萬以下
二、不要太重(R930重量1.4、vaio vpcea17fw 重量2.35 KG)
三、螢幕別太小(13~14吋真的就不適合文書作業,堪用但不好用)
四、螢幕品質希望有品質一點
五、外觀希望能耐看
六、鍵盤不要太小
七、散熱效率高
上面幾點,最大的門檻就是預算了,哈(有錢什麼都辦得到)
我個人也用過之前職場上所配用的 ASUS、ACER 、HP、DELL等常見筆電(都在 2萬元上下)。各自都有一些使用上的不習慣,例如笨重、太小、擴充差、IO連接貧缺、散熱差等
所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在使用上的需求與習慣,就以此為基準來找筆電了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最後呢~看到了微星 MSI PS63 8M-046TW 15.6吋創作者筆電
預算就是三萬,所以就挑了 i5 內顯的版本(顯卡版本比較價格之後,考量我還是以平面修圖軟體+office作業,就不考慮了)
挑選的原因:
折扣後的價格:三萬(符合)
擴充佳:可擴充第二條記憶體(而且是DDR4)、第二個PCIE SSD(雖然只有SATA)
散熱佳:雙風扇
(散熱越好可以讓CPU表現的更好)
螢幕好:15.6吋+霧面+薄框 ,加上還可以接受的品質,可惜原廠的軟體沒支援 Spyder 校正器
觸控版:很大
I/O埠:USB 四埠(含1*C type & A type 1*Gen2 )還支援QC 3.0 快充。標準HDMI。
重量:加上變壓器不會超過2kg,主體約1.6kg(官方文宣)
外觀:耐看又低調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為什麼不挑 i7 版本?
i7 其實溫度會比 i5 高一點,效能大概就多10%左右,但是以個人體驗來說其實感受並不大
與其這樣,不如把成本下在擴充記憶體跟硬碟上面,這還比較實在一點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使用到最近,也差不多一個月時間
我個人每天會使用的軟體包括
office 全家
少量的AI、PS、LR跟 更少量的CAD
瀏覽器多開
音樂播放(含藍芽)
所以都是比較吃CPU跟RAM,沒什麼在打GAME,自然就不太需要考慮獨立顯卡的必要性
整體來說,目前還沒有發現比較大的負面體驗,以三萬元的購入價格跟表現,個人目前給的分數有達到 9分(10分為最滿意)
最近有空的話,會再來研究XTU並且寫上來,嘗試調整CPU的低電壓高表現,讓這台電腦的綜合體驗可以再提高一些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開箱的照片我覺得可以參考「小宅開箱」,他那邊拍照跟解說都相當初清楚,我這邊就不獻醜了